伟德客户端組建于2008年12月30日,由原飛行器工程系、應用力學系合并組建。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創建于1958年,于1981、1993年分别獲批一級學科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獲批建設博士後流動站。飛行器設計二級學科于2003年、2007年分别被評為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和國防特色學科,200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力學學科創建于1952年,于1981年獲批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1984年、2003年分别獲批工程力學二級學科、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獲批博士後流動站,2002年獲批北京市重點學科、2012年獲批工業和信息化部兩化融合重點學科。
目前,學院下設飛行器工程、飛行器控制、發射與推進工程和力學4個系,深空探測技術、分布式航天器系統技術、大型空間結構動力學與控制和無人飛行器自主控制4個研究所。開設飛行器設計與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武器發射工程、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工程力學6個本科專業,設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與碩士點,設有2個博士後流動站。承擔航天工程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
近年來,學院人才培養成果顯著,獲批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虛拟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項,獲批教育部“拓金計劃”課程1項。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5(原1)項、二等獎6(原3)項。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工程力學、飛行器動力工程、武器發射工程4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航空航天工程和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2個專業獲批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航空宇航研究型教學團隊”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學創新團隊,“飛行器綜合設計本科育人團隊”入選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競賽181項,其中,“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4金6銀6銅;“挑戰杯”課外學術競賽全國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日内瓦國際發明特别展金獎2項;學生科技創新團隊“飛鷹隊”兩獲阿布紮比國際無人系統挑戰賽項目冠軍。1人獲得首屆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全國“工程碩士實習實踐優秀成果獲得者”3人,首屆全國高等學校航空航天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大賽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人。
近年來,學院教師作為首席承擔973項目2項,承擔總裝預研、重點型号等60餘項,其中作為總師單位承擔國家重點型号4項,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重點類項目10項,重大儀器專項1項,作為牽頭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作為參與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五年來科研經費投入總量近12億元。
學院實驗室分布在中關村、良鄉、西山等校區,擁有實驗室總面積17000餘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7200餘台套。負責建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部級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級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部級研究生創新基地1個,成立校企聯合實驗室11個、獲批111學科引智基地1個,獲批校級“青年科學家工作室”2個。
學院現有教職工182人,其中,教授51人、博士生導師95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含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雙聘)、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1人、國家級領軍人才9人、國家級青年人才18人,北京市教學名師4人、青年名師1人、北京市優秀教師1人、北京市課程思政教學名師1名,徐芝綸力學優秀教師獎獲得者2人。學院現有校生1262人,其中,本科生199人,碩士生617人,博士生446人。黨支部26個,其中,教工黨支部7個、學生黨支部19個。黨員582人,其中,教師黨員167人、學生黨員415人。
面向未來,學院将在學校“雙一流”建設中,進一步落實學校“強地、揚信、拓天”的發展戰略。布局航天先進動力技術與裝備研制創新平台,推進跨域智能飛行器前沿創新平台建設,拓展在軌服務與空間大型結構組裝方向,深化深空探測與微納衛星創新平台建設。依托重慶、嘉興、唐山等京外機構,重點支撐智能空天動力、跨域飛行、無人智群、材料結構等新方向發展。“十四五”時期,學院整體實力達到亞洲同類高校一流水平的前列。